于怡:商业地产行业转型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为核心

发布时间:2025-05-10 23:11   内容来源:中新网上海   阅读量:16447      

在电商浪潮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冲击下,商业地产行业正经历转型考验。作为在行业深耕二十载的资深从业者,于怡近日在上海结合自身的创新探索经验,为商业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蓝本。

记者:您在商业地产领域拥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管理过全国各地多个商业项目,近几年许多百货商场都面临营业额下滑乃至闭店的境遇,您认为哪些原因导致了传统百货的困境?

于怡:在商业地产领域工作多年,我深刻感受到传统百货面临的困境。电商的迅猛发展让消费者能够轻松在线上比较价格、查看商品评价并下单购物,这种便捷性直接导致传统百货商场的客流量大幅减少。同时,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购物体验、个性化服务和品质化商品,而传统百货商场的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此外,许多百货商场在品牌选择和业态组合上缺乏特色,导致商场之间差异不大,对消费者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再加上租金、人力成本等运营成本不断上涨,而销售额增长缓慢,使得传统百货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记者:您曾帮助多家百货商场“逆袭”,您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您认为这些措施对商业地产行业的转型有何启示?

于怡:在接手一些面临困境的百货商场时,我采取了品牌调整、业态优化和数字化转型等措施。舍弃了同质化严重的零售品牌,转而引入了更具人气的餐饮体验类业态和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品牌,从而提升商场的品质和吸引力。同时,我通过增加娱乐、亲子、运动等体验式业态在商场内的比重,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我推动商场的数字化进程,完善线上商城,开展直播活动,提升线上营销效果,并通过引入“在线消费者意见反馈收集和分析平台”和“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分析平台”等技术成果,更深入地分析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对运营策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些措施都带来了商场业绩的大幅度提升,这也说明,只要商业地产行业注重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体验,积极拥抱变化,勇于创新,就能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走出现有的困境。

记者:您如今在理想花地项目中负责多个地块的商业活化工作,与您以往负责的商业项目比,这个项目有什么不同?

于怡:理想花地项目与我以往负责的商业项目有很大不同。它是一个综合性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居住、商业、办公、文化、生态于一体的未来城市单元。因为项目的开发周期很长,所以需要根据整体开发进度,进行分段开发运营,根据每个地块的面积、功能和居民的关联性,分别打造成主题街区、购物中心、户外公园等多种形态的商业项目,给了我很多发挥的空间。我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需求进行不同的商业活化,不仅盘活了长期闲置的土地,同时也实现了商业项目的社会价值,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

记者:您多次强调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为核心,您在进行项目定位和业态规划,以及后续的项目规划中,如何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和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帮助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于怡:我一直很重视使用前沿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我结合工作需求开发了多个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在我进行项目定位、业态规划和项目运营时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项目定位和业态规划时,我会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分析平台”收集和分析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等多维度数据,然后我会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多样化的业态组合,以满足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我会利用“在线消费者意见反馈收集和分析平台”密切关注消费者的反馈,及时调整业态组合和品牌布局,不断优化项目,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记者:您认为2025年的商业地产行业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值得留意?

于怡:展望2025年,我认为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将加速推动行业变革,更多的商业项目将更加注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智能管理和服务升级,提升消费者体验和运营效率。与此同时,近年来宠物、二次元、文化演艺、艺术展览等提供情绪价值的新兴消费领域迅速崛起。商业地产行业唯有精准锚定消费者需求迭代方向,持续推进业态创新与空间运营升级,着力为消费者构建情感共鸣场景与情绪价值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