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回声报》日前刊发文章认为,中国当年通过引进欧洲企业合作,实现了汽车制造技术积淀,如今欧洲在电池领域亟需借鉴这种发展路径。文章摘要如下:
高标准电池电芯工厂不仅技术门槛高,更需巨额资金投入。尽管欧洲近年来萌生了本土化培育这一产业的想法,但瑞典电池制造商北方伏特公司的破产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这场美梦。
商业竞争不等人。据电池材料研究机构基准矿业情报公司预测,北方伏特公司原本预计到2030年能拥有欧洲电池产能13%的份额。其破产不仅意味着欧洲追赶亚洲电池巨头的希望受挫,更预示着新格局的诞生。
面对现实,“若无法战胜对手,就与其合作”正成为欧洲电动车产业链的共识,这在电池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合作恰是中国当年借力欧洲车企实现技术积累的翻版。历史轮回之下,如今该是欧洲以谦逊姿态重走这条合作之路的时候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华谱科仪完成亿元A轮融资,用国际标准打造国产色谱一流品牌)近日,...
感谢IT之家网友小李飞刀1号的线索投递!,小米Redmi显示器A...
截至4月末,量化私募中证500指增、沪深300指增和中证1000...
Hamp;M再关店。在去年关闭了全国首店后,5月28日,Hamp...
,华硕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灵耀132023超薄本,只有1cm厚和1...